也許應該像戒煙一樣戒掉一些不良嗜好,比如長時間地盯在網上瀏覽這種事。這樣做,從寫作的角度看,非但沒有什麼良性的幫助,還有很大的壞處。要守住個人對語言和詞彙的敏感,就需要清寂的閱讀。網絡恰恰是破壞這種閱讀環境的。
  現在年輕一代的寫作水準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危機。過去高中生初中生就可以解決的語文問題,現在許多的研究生都沒有解決,誰如果不信,就讓他們作一篇短短的應用文來看看。
  我們總是說今天的教育如何發達,學校里有了多少大樓,招了多少學生,實際上卻面臨著歷史上罕見的教育危機。實在一點說,我們今天已經毀掉了人們對知識和大學的敬畏。
  當代人太浮躁,急於做事卻不願思考,所以就把事情做壞了。文化事業是積累和演化的過程,極為需要耐心和方向感,更需要敬畏。總想讓文化在一天早晨就改變過來,而且還要向著自己的利益轉變,最後結果只能適得其反。比如文化大革命運動就是這樣,這個運動不僅沒有讓文化煥然一新,反倒把傳統文化中最好的部分踐踏在地,搞得一片狼藉,整個文化趨於崩潰,造成的惡果我們直到現在還沒有吃完。
  教育是全社會全民族的事情,學校只是一個小小的角落。在一個小小的角落裡搞大躍進,後果自然不堪設想。一個時期民族群體嚮往什麼,比如物質主義拜金主義的盛行和大面積蔓延,也一定會從小小的角落裡看得清清楚楚。
  還要講清楚網絡的事情,電視的事情。網絡和電視充斥的很大一部分內容,現在已經普遍低於大眾的平均文明水準。這是商業主義時代才有的怪胎。我們知道,如果一個載體上每天流動的東西低於社會平均文明水準,那就一定會極大地傷害民眾了。人不得不經受日常的耳濡目染,境界怎麼會高?趣味怎麼會雅?任何一個群體,只要以庸俗為能事,就一定會以嘲弄文明為能事。
  不要說初踏生活的年輕人了,即便是一個年過半百的人,如果長期被一些粗俗的視聽給包圍,也必定會變得庸俗不堪。而閱讀和寫作,其中一個主要的功用,就是和庸俗作鬥爭。
  單單說語言表達技能的層面,人一旦滿腦子裝了套路情節套路語言,一些高頻率出現的詞彙,一種社會性表達習慣,那註定會成為很糟糕的事情。
  寫作最強調個人性,強調不被重覆的獨自一己的表達。這方面,只要被慣常的東西影響一點,文章的品格就會下降一點;影響日久,也就全無品格了。有人試過,只要在較長的時間里堅持觀看電視劇之類的文化製品,基本上就會在藝術賞識上流於平庸。一直接觸那樣的格調,傾聽那樣的語言,收看那樣的畫面,接近一些相對沒有水準的人描著紅臉咋咋呼呼,這樣日久天長怎麼會有好的結果。所以一定要有健康的閱讀習慣,不然就不可能掌握文字,更不要說具備深入思想的能力了。
  先掌握文字再談其他。因為這是最基本的——現在恰恰是這種能力在一些人那裡完全喪失了。所以,如果是一個比較聰明的、想在思想與文字方面有所造就的人,就一定會在現代信息接受方面採取斷然措施。
  假設搞個對比組,讓十個孩子分成兩組:第一組五個孩子不看電視不上網,而主要是閱讀傳統的中外經典;另外五個孩子每天到網上或經常收看電視——三年下來,這兩組人放到一起做個對比就一清二楚了。
  他們不僅語言表述能力大相徑庭,而且臉上的神采和舉止都會大為不同,整個氣質差異很大。更有禮貌氣質更好、談吐文雅、文字很好,這會是哪一組贍懿淮鸌悅鰲�
  從這樣的對比組的差異方面,我們也就明白了整個社會教育的方向在哪裡,同時也明白了我們的社會走到了一個多麼危險的地帶。很多人已經沉溺其中;只有極少數人能夠剋制,有耐性有恆心,也有毅力去約束自己——他們是未來的希望。
  這裡不是對網絡和電視之類的一概排斥,不能武斷和莽撞到這樣的地步,而只是在講現代人的理性選擇,講我們面臨的精神和文化的危機。
  也許我們已經沒有時間隨波逐流:生活方式閱讀方式的隨波逐流,個人見解和思想的隨波逐流——正流向一個未知的危險的明天。  (原標題:假設有個對比組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vcguxgsz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